糖尿病是一种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 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什么?
(1)病因:不同类型糖尿病的病因也不相同。概括而言,引起各类糖尿病的病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两大类。
(2)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归纳为不同病因导致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及(或)周围组织胰岛素作用不足。
☆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1)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增加了4~5倍,估计现已有糖尿病患者三四千万。
(2)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造成组织器官毁损,具有致残致死性,危害严重。
1)急性并发症有哪些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C 乳酸性酸中毒;
3)慢性并发症有:
A 血管并发症;B 糖尿病脑血管病;C 糖尿病眼病;D 糖尿病肾病;E 糖尿病足;F 糖尿病骨关节病;G 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4)糖尿病的伴发病及感染有:
A 低血糖症;B 代谢综合征;C 勃起功能障碍; D 急、慢性感染;
(3)心理障碍
(4)沉重的社会经济代价。
☆ 如何诊断糖尿病?
(1)糖尿病的诊断由血糖水平确定,判断为正常或异常的分割点主要是依据血糖水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人为制定的。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2.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3. 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11.1mmol/l(200ng/dl)
(2)诊断标准中划出了一个处于正常与糖尿病血糖水平间的时期,此时期中血糖水平已高于正常,但尚未到达目前划定的糖尿病诊断水平,称之为糖调节受损期(IGR),此期的判断亦以空腹血糖及(或)负荷后2小时血糖为准。以前者进行判断时,空腹静脉血糖≥6.2mmol/l~<7.0mmol/l(126mg/dl)称为空腹血糖受损(IFG);以后者判断时,负荷后2小时血糖≥7.8 mmol/l (140 mg/dl)~<11.1 mmol/l (200 mg/dl)称糖耐量受损(IGT,以往称为糖耐量减退或低减)。目前将此期看作任何类型糖尿病均可能经过的由正常人发展至糖尿病者的移行阶段。因此可将此期称之为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 糖尿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1)慢性物质代谢紊乱
患者可因血糖生高后尿糖排出增多致渗透性利尿而引起多尿、烦渴及多饮,体重减轻。
(2)急性物质代谢紊乱
可因严重物质代谢紊乱而呈现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综合。
(3)器官功能障碍
患者可因眼、肾、神经、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或伴发病导致器官功能不全等表现方始就诊而发现糖尿病。
(4)感染
患者可因并发皮肤外阴、泌尿道感染或肺结核就诊而发现糖尿病。
(5)无糖尿病症状
患者并无任何糖尿病症状,仅在常规健康检查、手术前或妊娠常规化验中被发现。
☆ 糖尿病的病因分型
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
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又分为2个亚型,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有8个亚型。
☆ Ⅱ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方法
重点筛查人群为年龄≥45岁者,特别是≥45岁伴超重(BMI≥24)者。若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年龄小于45岁者,有其他危险因素:肥胖(BMI≥28);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有高血压(血压≥140/90mmHg);HDL-C≤2.50mmol/L)及TG≥1.72mmol/L);曾为糖耐量受损及(或)空腹血糖受损者。如果筛查结果正常,3年后重复检查。
筛查的方法:采用空腹血糖(FPG)或口服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
☆ 如何对2型糖尿病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
一般要求:主食减少2~3两/日;运动增加150分钟/周;体重减少5%~7%。
改变生活方式的目标是:
A 使BMI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减少5%~7%。
B 至少减少每日总热量400~500cal。
C 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D 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
☆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检查的项目
(1)眼:视力、扩瞳查眼底;
(2) 标准12导联心电图、卧位和立位血压;
(3)尿常规、镜检、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血肌酐和尿素;
(4)神经系统统:四肢腱反射、立卧位血压、音叉振动觉或尼龙丝触觉;
(5) 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和缺血表现、皮肤色泽、有否破溃、溃疡、真菌感染、胼胝、毳毛脱落等。询问有关症状;
(6)化验检查: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尿酸、电解质。必要时应进一步做眼底荧光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测定、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比值。疑有心血管病变者,可行肌酐清除率测定。怀疑有神经病变者,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痛觉阈值测定等。对于青少年发病的和怀疑有1型糖尿病可能的患者,查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以及血胰岛素或C肽水平等。对于有胰岛素抵抗表现的患者测定空腹血胰岛素等。
☆ 糖尿病治疗的原则
糖尿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治疗。“综合性”的第一层含义是:糖尿病的治疗是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综合性”的第二层含义是:虽然糖尿病主要是根据高血糖确诊因而需要医疗照顾,但对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往往同时伴有“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所以糖尿病的治疗应是包括降糖、降压、调脂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等措施的综合治疗。
☆ 糖尿病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
(1)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2)单独或配合药物治疗来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包括血糖、血脂、血压),有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
(3)饮食治疗应个体化。即在制定饮食计划时,除了要考虑到饮食治疗的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到糖尿病的类型、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是否肥胖、治疗情况、并发症和个人饮食的喜好;
(4)膳食总热量的20%~30%应来自脂肪和油料,其中少于1/3的热量来自于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要达到平衡。如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3.38mmol/L),应使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少于总热量的10%;
(5)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5%~65%,应鼓励患者多摄入复合碳水化合物及富含可溶性食物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和富含纤维的蔬菜;
(6)蛋白质不应超过需要量,即不多于总热量的15%。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限制在低于0.8~1.0g/kg体重之内。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限制在低于0.8g/kg体重;
(7)限制饮酒,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
(8)可用无热量非营养性甜味剂;
(9)食盐限量在6g/d以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10)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叶酸的补充以防止新生儿缺陷。
☆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
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目前批准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药物和格列酮类药物)。
☆ 如何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患者维持生命和控制血糖所必需的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
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多数患者在糖尿病的晚期却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水平以减少糖
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
(1)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替代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自身胰岛素分泌的绝对缺乏,基本或完全需要靠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来维持体内血糖的代谢和其他体内需要胰岛素的生命活动。
目前,常采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制剂提供基础胰岛素(睡前和早晨注射中效胰岛素或每日注射1~2次长效胰岛素),采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来提供餐时胰岛素。如无其他的伴随疾病,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的胰岛素需要量约为0.5~1.0U/kg体重。在出现其他的伴随疾病时(如感染等),胰岛素的用量要相应增加。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对胰岛素的需要量相对增加。
(2)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补充治疗
在2型糖尿病病程的早期,因高血糖导致的葡萄糖毒性可抑制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体内可出现严重的胰岛素缺乏。如患者对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采用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得到控制并减少葡萄糖对β细胞的毒性作用。
☆ 糖尿病人如何监测血糖?意义?注意事项?
(1)监测血糖的意义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糖监测的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
(2)如何自我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是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由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所进行的血糖自我监测。
(3)血糖自我监测的注意事项:
A、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1~4次;
B、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次;
C、生病时或剧烈运动之前应增加监测次数;
D、生病或血糖>20mmol/L(>360mg/dl)时,应同时测定血酮或尿酮体;
E、检测时间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的血糖;
F、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患者应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血糖控制良好并稳定者监测的次数可更少;
G、血糖控制差/不稳定的患者或患有其他急性病者应每日监测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H、血浆葡萄糖水平比全血葡萄糖水平高10%~15%,在解释血糖水平时应注意所采用的仪器是检测的血浆葡萄糖还是全血葡萄糖。
☆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及药物
通过纠正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药物有:1、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2、胰岛素治疗。
☆ 糖尿病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及检测时间是什么?
(1)目前糖化血红蛋白初做为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2)血糖控制达到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查2次,血糖控制未过到或治疗方案调整后的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检查1次。
☆ 尿酮体监测的意义是什么?
尿酮体的监测是1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患者日常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患者中,尿酮体的检测阳性提示已有酮症酸中毒存在或即将发生酮症酸中毒,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血糖的控制和及早控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1糖尿病患者及相关人员要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一旦怀疑本病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2)2型糖尿病患者要坚持合理地应用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严重缺乏,需终身使用胰岛素,不得随意减量,更不能中断治疗以保证血糖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3)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药物。2型糖尿病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酮症,但在合并一些急性危重疾病,如感染、大手术及外伤等应激情况时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此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血糖明显增高和出现应激情况时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4)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需经常监测血糖,有条件者可行自我血糖监测。在合并应激情况时每日监测血糖。
☆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的预防
(1) 定期自我监测血糖,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状态;
(2) 老年人渴感阈值升高,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鼓励主动饮水;
(3) 对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不能主动饮水者要记录每日出入量,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4) 糖尿病患者因其他疾病,需使用脱水治疗时要监测血糖、血钠和渗透压;
(5) 糖尿病患者发生呕吐、腹泻、烧伤、严重感染等疾病时要保证供给足够的水分;
(6) 鼻饲饮食者常常给予高能量的混合奶以保证能量供应时,要计划好每日的水摄入量,每日观察尿量。
☆ 糖尿病患者怎么预防乳酸性酸中毒?
(1) 严格掌握双胍类药物的适应症,对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食欲不佳,一般情况差的患者忌用双胍类降糖药;
(2) 二甲双胍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大大低于苯乙双胍,因此建议需用双胍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尽可能选用二甲双胍;
(3) 使用双胍类药物患者在遇到急性危重疾病时,应暂停本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4) 长期使用双胍类药物者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心肺功能,如有不适宜用双胍类药物的情况时应及时停用。
☆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1) 患者应熟悉低血糖的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症的方法;
(2) 外出时随身佩带病情卡,万一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
(3) 糖尿病患者家属及照顾的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监督患者不误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
(4) 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ol/L(140mg/d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mmol/L(200mg/dl)即可;
(5)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
(6)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
(7)Ⅰ型糖尿病作强化治疗时容易发生低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患者要在每餐前、后测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6.7mmol/L为宜,餐后血糖<10mmol/L,晚睡前5.6-7.8mmol/L,凌晨3时血糖不低于4mmol/L。
☆ 糖尿病患者旅游时应注意的问题
糖尿病患者外出旅行时,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血糖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不易控制,因
此要在旅行前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在心理上、物质上都要作好应变准备。
(1) 旅行前最好做必要的体格检查,并征求医生意见;
(2) 安排好旅程表、作息时间,尽量使旅游生活(用餐、用药及运动量等)贴近平时生活规律;
(3) 带有足够的治疗用药,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及其他必需的药品,较长时间的旅行最好有备份药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带好注射、消毒用具;
(4) 备有预防在旅行中发生低血糖的糖果或巧克力;
(5) 胰岛素要放在隔热旅行袋中保存,到了驻地及时放入4℃冰箱中;
(6) 带好血糖监测工具,作好血糖监测;
(7) 最好写旅游日记,记录好身体的感觉和血糖监测结果;
(8) 旅游中的服装要休闲舒适,特别是鞋要轻便、松软,鞋底不能太薄;
(9) 旅游要结伴而行,并且带好写有自己病情、要求急救及联系人等的患者卡片,以备急用;
(10) 带上其他平时旅行用的药品,如硝酸甘油、抗生素、止泻药、抗感冒药、防暑药等;
(11) 多饮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1)老年糖尿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2型糖尿病患病率随增龄而上升,国外报告2型糖尿病和IGT占65岁以上人群的10%~20% ,国内1996年调查 >60岁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1%,IGT患病率为12.1﹪;
(2)老年糖尿病多数起病缓慢,且于诊断是多无症状,往往由于常规体检或其他疾病检血糖或尿糖而发现;
(3)部分老年糖尿病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如糖尿病高渗综合征,心、脑血管意外以及视力改变等;
(4)特殊表现者:少数老年糖尿病患者表现为体温低、多汗、神经性恶病质、肌萎缩、认知功能减退等。
☆ 老年糖尿病的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
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多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高达15%~20%,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急性代谢并发症。
(2)慢性并发症
A 心、脑血管并发症占老年死亡原因第6位,80%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合并症;
B 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均随增龄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明显多于年轻患者。
☆ 老年糖尿病如何预防?
(1)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预防是关键。对40岁以上者每年应例行血糖检查以早期发现;
(2)老年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是预防糖尿病的基础。.
☆ 糖尿病眼病的有哪些表现和危害?
糖尿病患者眼各部位均可出现糖尿病的损伤,如角膜异常,虹膜新生血管,视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患者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患病率高于相同年龄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各型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患病率随患病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而上升。99%的1型糖尿病和60%的2型糖尿病,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10岁以下患糖尿病的儿童很少发生视网膜病变,青春期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上升。
☆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预防
树立乐观、积极的品格;戒断烟和酒;拒绝毒品;控制高血糖;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监测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