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飘香 祝安康
信息来源:龙华区文化馆 发表时间:2022-06-02 20:08:54 点击:698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女儿节、诗人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
最多的节日。
端午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首
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成为中国四
大传统节日。
“端”的意思是“初始;”“五月”正是“午月”,于是便有了“端午”之称。
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恶月恶日驱避
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
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抱石投
汨罗江。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便有了端午龙舟竟
渡、吃粽子的风俗。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
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
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
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
之处兴建曹娥庙。
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直至民国时
期,社会上还有“躲端午”的习俗。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就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
展起来的。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是古越族人以龙舟竟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
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兴起的。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
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
色,小巧可爱。在部分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
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
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
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
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长按猜 粽子馅儿
挂艾草
插艾草和菖蒲是端午习俗之一。把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
上,以禳毒气”,因为艾草是药用植物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
(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曹。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和菖蒲,
用来驱病、防蚊、辟邪。
后台编辑:林俊莉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