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琼相声表演艺术家武福星 让相声在海南生根发芽-海口龙华区文化馆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旅琼相声表演艺术家武福星 让相声在海南生根发芽

信息来源:龙华区文化馆 发表时间:2015-01-26 17:51:09  点击:544

 

12月18日,武福星(右)与儿子(中)一起在2014爱上春晚海南总决赛上表演相声《酒令》。


文艺候鸟的岛民生活

魅力春晚,精彩纷呈。12月18日下午,2015年海南省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选拔活动《爱上春晚》总决赛在海口上演,15个从海选中脱颖而出的精彩节目对3个直通春晚舞台的名额展开激烈争夺。

衣着光鲜、笑闹不断的参赛人群后方,一位身着灰色长衫的长者也在候场,长时间一言不发的他显得格外低调。即便多次在电视上看过他出演的相声、小品节目,记者还是没敢确定,他就是吉林省曲艺团原副团长、声名远扬的旅琼相声表演艺术家——武福星。

20年间成了“半个海南人”

从1994年第一次到海南短暂探亲,到2000年决定到海南定居养老,再到如今户口都已迁到海南,武福星在这20年间不知不觉就成了“半个海南人”。“这里的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都让人留恋。”当下,除非是推脱不掉的工作和社交活动,武福星已经很少回到东北老家,“退休前,我整日里忙着工作,几乎无暇分身。而现在,我拥有了更多时间、空间去享受艺术和生活。”

原来,用武福星的笑谈来说,曾经的他在东北可是个“腕儿”。熟知相声艺术的人对他一定不会陌生——他曾师从我国相声界“文哏”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苏文杰,以《豆腐媒》、《随礼》、《破除迷信》、《劝架》等相声作品及与著名小品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合作演出的《告别》、《安电话》、《破烂王》等小品作品,创造性地提出“不仅要说相声还要演相声”这一理论,成为了当前吉林省相声界资格最老的艺术家之一。

因其在艺术的造诣和成就,武福星退休前的生活可谓马不停蹄——创作、演出、上课和曲艺团的业务将他紧紧缠住。而这片浅浅的琼州海峡却为他近20年的人生划开了一个分水岭,从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难以避免的是,每个在《爱上春晚》比赛的舞台上认出他的人仍都很是惊讶:节目组是不是搞错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到这儿来,竟是和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演员从初赛开始,一次次同台竞技而不是担任评委!只要有人问起,武福星就朗声笑着摆摆手:“重在参与!”

然而,鲜有人知的是,这句“重在参与”承载着这位七旬艺术家全新的舞台梦想。


把相声艺术带到遥远海南

初到海南,武福星有点儿郁闷——海南的文艺晚会上,鲜少有相声节目出演,由当地相声演员去表演这门艺术的更是少之又少。这让曾经终日沉浸在相声世界里的他突然感到些许孤单,在日常生活与人交流时,他甚至产生了“语言障碍”。

他举例,人们夸奖一位年轻姑娘:“你真漂亮。”北方姑娘会说:“谢谢您!”而海南姑娘则会说:“不会吧?”再比如,人们在街上问路:“某某地方怎么走?”北方群众会说:“我不知道。”而海南群众会说:“我不懂啊。”

这些微妙的差距或许不会引起旁人的注意,而长期从事相声艺术表演的武福星却敏感地捕捉到了。经过几次思考,他猜想——语言类节目对海南观众而言略显生疏、不受欢迎,或许和南北语言环境差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相声的表演方式和内容和北方人的语言习惯基本相符,所以在北方演相声,只要台上演员‘包袱’一抖,观众就哈哈大笑;可在海南,观众的反应往往会慢两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演员与观众的交流互动。对比起来,‘包袱’产生的效果就相去甚远了。”几年下来,武福星发现,正因这个原因,海南的相声艺术基础薄弱、发展缓慢,专业的相声艺术团体几乎没有,寥寥无几的“半专业”相声演员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表演节奏。

知父莫若子。看父亲流露失望,武福星的儿子武洲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从小跟着父亲四处演出的他累积了丰富的相声表演经验,已经在海南经商、事业有成的他决定放下手中工作,接过父亲毕生的梦想,让它在海南这片全新肥沃的土壤生根发芽。

行动比心动还要快,2013年,以其父亲之名命名的“海南福星相声社”在武洲的坚持下成立了。而令他与“重出江湖”的武福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海南第一支专业的相声表演队伍刚刚面世,便遇到了重重困难——在多种渠道发布招募信息后,长达两个多月时间的等待换来的仅有两份简历,而这两位演员均非海南本地人。如何创作、演出海南人喜闻乐见的相声作品由于缺乏土生土长的海南人作为“卧底”,也成了绕不开的一件难事。

许是东北爷们儿做事的那股韧劲儿逼着武福星父子一往直前。就这么一边等待、一边排练、一边联系演出机会,几个月后,海南福星相声社终于“凑够”了5个演员,也编排了几个“像样的节目”,得以正式“开张”。武福星笑称:“看这‘庞大’的演员队伍,我们父子俩就占了其中的五分之二。”

而武福星父子也开始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海南相声之路,道阻且长。

淳朴海南人激发创作灵感

武福星忘不了,海南福星相声社在一个小小的“话吧”举行的第一场演出。那晚,这个原本仅能容纳30多人的小院子挤了满满当当的50多人,就奔着这个在海南本地难得一遇的相声专场演出而来,人人热情高涨。

“我们5个人演了五六个节目,用足两个小时。”为了让海南福星相声社能旗开得胜,武福星等人准备了单口、对口、群口等多种形式的相声节目,相当于给海南观众上了一堂“相声普及课”,“许多人看完都意犹未尽,反复说,没想到相声原来还有这么丰富的表演形式!”

渐渐的,随着公益性的演出越来越多,海南福星相声社开始走进校园、走进乡村、走进企业,为他们喝彩的海南观众也在他们身边聚得越来越多。可从艺已有56年的武福星深知,相声艺术根植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只有创作出接地气、聚民智的相声作品才能让这门艺术真正走进海南观众的心里。

有一次,武福星在媒体上读到兰州拉面馆老板马牙古拜拾金不昧受海南省委书记和各界点赞的事迹,深受感动和启发。很快,他按着地图找到了马牙古拜的拉面馆,对他们一家进行了采访,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经过和马牙古拜当时的心理活动。之后不久,原创群口相声作品《好人马牙古拜》就新鲜出炉了。

“《好人马牙古拜》通过三人述评的方式,以幽默生动的相声语言对马牙古拜拾金不昧的事迹进行阐释,有利于这股海南正能量更广泛地传播。”在海口市群艺馆第一次演出该节目时,武福星还特地邀请马牙古拜一家前来观演,不善言辞的马牙古拜看完高兴得满脸通红、几次鼓掌,“我问他,台上我说的话能听懂吗?他笑着点头。”

或许就是海南无处不在的凡人善举、美德义行让武福星停下了曾经不停奔走的脚步,甘愿将余生心血播撒于这片热土。“海南民风多么淳朴,从一些日常小事就可以看出。比如只要我和老伴儿坐上公交车,就没有一次是没人让座的。”武福星说。他的夫人也在一旁补充,“有时跟人打听路,每一次都能得到详细的指点,甚至还领着我们去。”

“海南真是好地方,无论她是否还有不足,我认为,只要她能保持这份主流的价值观,就值得人们常来、长住。而我也将继续留在这里,挖掘更多美好,用相声艺术表现出来,让海南人听到更多属于海南人自己的相声。”岁末的东北已是白雪皑皑,站在茂盛椰树前方的武福星一边朗声说着,一边沐浴海南暖暖的日光。